“从来没想过会到中亚旅游!但乌兹别克斯坦真的好惊喜,一周内去了三个城市,每个都有很独特的风景!撒马尔罕的建筑群太美了,两天根本不够逛。布哈拉的古城生活好安逸,不敢想象在这里生活有多快乐!”网友小C结束自己的乌兹别克斯坦之旅后感叹道。
在某社交平台上,异域风情媲美土耳其和摩洛哥、物价堪比东南亚、对中国免签10天的冷门旅游地乌兹别克斯坦,受到不少网友的欢迎和讨论。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除列支敦士登之外的全球唯二“双重内陆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不如北面的哈萨克斯坦严寒且漫长,夏季不似南面的土库曼斯坦干燥又酷热,全年适宜旅游的时间长达10个月。其中,9-10月是很多当地人推荐的最佳旅游时间。这时天气温暖舒适,气温在14°C-30°C之间,同时也是瓜果丰收的季节。
“丝路明珠”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国内共有7000多处名胜古迹,其中200多处集中在四大历史名城,即“文明的十字路口”撒马尔罕、“露天博物馆”希瓦、“史诗和童话之城”布哈拉以及“第二帝都”沙赫里萨布兹。2022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入选《纽约时报》25个必去的旅游目的地。
图为布哈拉古城内的卡扬宣礼塔资料图片。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发展协会中国区代表徐嘉介绍说:“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主要是自然风光,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主要是历史文化。撒马尔罕有2500多年历史,曾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之一,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目前,中国游客访乌最多的旅游胜地有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古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和首都塔什干。”
近几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2022年国外游客数量超过520万人次,旅游服务直接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当局预计2023年至少增加到20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前景广阔、发展活跃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长。很多游客都有积极反馈。”乌兹别克斯坦某旅游公司负责人说。
为促进旅游业发展,乌兹别克斯坦多措并举:2019-2025年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定,将通过简化签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服务水平等多种方式,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过对旅游业进行的全面改革,乌兹别克斯坦批准了超过93项规范性法案,签证制度大幅放宽:对93个国家取消入境签证,对56个国家批准电子签证,对47个国家批准过境签证;在国际机场引入“绿色通道”机制,将过境和在机场停留的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游客可以在机场申请旅游电话卡、旅游手册,查询旅游线路。
中乌合作绽放绚丽之花
从古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起,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就一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流,拥有坚实的友谊基础。从地理上,两国在设置旅游路线,开拓直达线路上有着很多优势。目前,每周都有航班从北京、乌鲁木齐、西安、成都等地直飞乌兹别克斯坦。
2019年,西安开通中国西北地区首条直飞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航线时,机票常常售罄。
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旅游发展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高龙回忆当时的繁忙景象时感慨说:“以前从西安乘机前往塔什干,需要在北京中转停留一晚,一趟下来要十几个小时。航线开通后既便捷又便宜。”
除了新开航线不断增多,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人员交流也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今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胜利召开,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旅游合作增添了新动力。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投资者协会、工业和商会主席阿卜杜哈利洛夫·阿卜杜拉苏尔说,联盟的成立开启了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旅游合作的新篇章。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对此,阿卜杜拉苏尔说:“希望更多中国导游到乌兹别克斯坦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同时让乌兹别克斯坦导游来中国新疆的旅游职业院校参加培训,以此提升中乌两国跨国旅游的服务质量。”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和文化遗产大学副校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邹统钎在评价中乌旅游合作空间时也说,中国的高铁、成熟的旅游服务、电子支付技术、从业人员培训、景区管理经验等,都可以引进到乌兹别克斯坦,帮助乌兹别克斯坦更快、更好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