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明度和彩度是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而三要素也是使用色彩和感知色彩的主要依据。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下三要素的原理和通用的规则。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合称,所以色相也被称为色彩。色相是颜色最基本的特征,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如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
把红、黄、绿、蓝、紫和处在它们各自之间的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这5种中间色——共计10种色作为色相环,排列于其间的纯度高的颜色,即被称为纯色。这些色在环上的位置是根据视觉和感觉的相等间隔来进行安排的。用类似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再分出差别细微的多种色来。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不同波长的色光会给人以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比如中绿色、粉绿色、淡绿色都属于绿色相,只是彼此的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己。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等。熟悉了各个颜色的色相,就能在实际中认识和调配色彩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通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反光率高,则明度高;反之相反。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基本色中,黄色明度最高,橙、绿次之,红、蓝、紫为最暗。同一色相会因受光强弱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明度。
计算明度的基准是灰度测试卡。黑色为0,白色为10,在0~10之间等间隔地排列为9个阶段。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作为有彩色,每种色各自的亮度、暗度在灰度测试卡上都具有相应的位置值。彩度高的色对明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太容易辨别。在明亮的地方鉴别色的明度是比较容易的,在暗的地方就难以鉴别。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在色彩运用上可以运用加白或加蓝的方法,使明度发生变化,造成不同的明暗层次。白色是高反射率的色彩,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加入白色,可提高色彩的明度;反之,黑色是高吸收率的颜色,加入黑色颜料则降低色彩明度。
彩度,即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也称色的鲜艳程度。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也因为明度的不同,所以彩度也会随之变化。
每一种颜色色素的饱和度,即色素含量达到饱和程度时,便是一种颜色的最高彩度,也是该色相的标准色。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色光。
彩度取决于颜色中含色成分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时,彩度就越大。色的明度改变,彩度也随之变化。一般来说,明度适中的彩度最大,即当明度增大时,颜色中的色光增加,色纯度减小,彩度也就降低;当明度减小时,颜色就越暗,颜色中的灰色增加,色纯度减小,彩度也就降低。当明度太大或太小时,颜色便接近于白色或黑色,彩度也就归于最小。原色的彩度最高,间色次之,复色最低。